2010-09-13 01:05:48
在这里,特别要感谢我们专业的老师们,他们千辛万苦的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我们知道你们付出了很多。也要感谢几位外教对我们全心的指导,我们学习了很多。还要感谢巨星公司和杭州市科学技术局,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绝好的平台。最后,还要感谢workshop里的每一位同学,陪我走过了这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我还在原地。你在哪里。完美的谢幕后。你们走向了何方?总是会莫名的感伤。
当走出344的那个刹那。依稀看到了那个角落里五个人打闹的场景。我们笑过。我们烦恼过。然后我们分别。走向远方。
再见了——我的2010workshop
今天是2010年8月8日,距离workshop结束已经快两天了。这两天的生活让我感觉很不自在,心里空空的,好心失去了什么。心里又酸酸的,因为离开了一大帮朝夕相处的朋友,这种感觉和高中毕业离别时一摸一样。短短的两周相处的时间,就让我们产生了深厚的友谊,感谢workshop这个平台,感谢这群打打闹闹的朋友,这两周让我过的很快乐。
这次的workshop让我学会了很多,学业上的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的。现在特别怀念的就是我们的point小组成员,可以说我们是所有小组中最团结的一组了,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工作,一起通宵……所有的活动我们都是全体参加,从来没有谁因为个人的事缺席。每晚的通宵,永远都是我们组这个角落最热闹,我们说说笑笑,打打闹闹,饥饿时分着吃仅剩的几块饼干,累了就躺在角落那张用椅子拼凑起来的谁都想拥有的“摇篮”。bourne、comi、kimo、littlt j有点离不开你们了,我很享受和teammates讨论交流,也从他们不同的特长中学到了一些自己所缺少的能力和技能,看着大家一个个搬离344,我心中有点失落。套用腾爷的话,现在的344人去楼空,伤感啊。
经历过了,总会学到些什么。这次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怎么样在一个团队中处事。团队对于设计而言真的很重要,设计不是一个人埋头苦干能完成的,团队内以及团队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个人的思想会因为交流碰撞出很多绚烂的火花,很多漂亮的方案都是在经过一遍遍的讨论之后的出来的。也就是因为我们组善于交流讨论,一次次的修改,因而得出了一套外教比较认可的方案,最后我们还获得了“最佳表现奖”。这不仅是对我们产品方案的表现的认可,还是对我们团队合作的表现的认可。之前的方案一次次被推翻,一次次的挫折都不算什么,只要能得到认可,这就足够了。非常感谢Alessandro Deserti教授、Alberto Sala教授和晓波博士的支持和指导。这次的经历还让我体会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国内的工业设计与意大利强大的工业设计之间的差距与区别。外教们教会了我用艺术的眼光衡量产品设计的成与败,而不是简单的从某一方面的功能或者外观上的简单的改造。产品不单纯的只是一件使用工具,他还是点缀我们生活的艺术品,就产品从一诞生开始,设计师就已经赋予了他一种无论是形态上还是功能上的艺术美,也正是因为这种具有吸引力的艺术美,引导消费者去购买使用。要是产品没有艺术感,那么生活也就没有了亮点,在使用中也就失去了乐趣和吸引力。不单单是这些,这次的workshop的教学还掺入了包装、展示等一系列产品服务体系,这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也是现在很多国内企业缺少的一块很重要的内容,它能把一个企业的品牌作为名片很好的推广出去,可是国内很多商家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还没总是起这块内容。而这次外教带来的新鲜血液,我想对他们也会有所帮助。
最后,感谢外教们不辞辛劳的指导和敬业的精神,特别是Alessandro Deserti教授发烧了还为我们一个个细心讲解,还要谢谢晓波博士,谢谢你的支持和指导。当然还有我们设计营的伙伴们,不仅仅是我们的point,而是这所有的40多号人,谢谢你们的陪伴和帮助,让我度过了这永生难忘的workshop。
愿杭电的工业设计越来越好!
这次的workshop给同学们的总体感觉不错,我们也感觉很有干劲。通过这次的workshop让我体验到了团队对力量,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面,完成一个项目,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这次的workshop也让我了解到了国外工业设计师的设计方式和设计思路。 经过了这几天的磨练,我了解了我自身的能力还不够强大,我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能力,我还有很多需要了解的技术。
Teaching and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