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交融的新兴学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于2000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开始招生。每年从理科考生中录取新生,目前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工业设计学科主要以工业产品的开发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大众消费品设计与研发,并且在平面、环境设计方面具备一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在机械工程学院深厚的工程教学背景下,拥有良好的工学师资和实验设备,再加上一定的艺术理论和设计表现技能的课程教学,初步建立了注重人文、艺术和工学基础,注重思维开发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2008年被评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重点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工业产品研发、并能从事实际设计事务的实用型人才。
专业要求: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产品设计、创新理论和方法;工业产品的形态创造和基本结构设计的技能;人机工程学理论和方法;并且能在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具备一定技能;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研究和从事实际设计事务的能力。
主要课程:工业设计史、设计素描、设计表现技术、平面设计、三维形态设计、设计色彩方法学、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等数学、机电产品学、工程图学、机械与结构设计、设计材料与工艺、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类工程学、设计符号学、创新设计方法学、现代经济管理等。
就业方向:面向全国电子、轻工、IT等制造业、广告传媒业、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工业产品研发及产品战略研究等工作。
产品设计专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产品设计专业于201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开始招生。每年从艺术考生中录取新生,目前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产品设计学科主要以工业产品的开发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科学的市场观,能够在专业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相关设计管理或教育机构从事产品设计相关专业知识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产品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网络艺术设计、产品交互设计、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重点培养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发,到产品包装设计,至产品终端销售展示能力,即从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到营销的整合设计能力。2017年 “设计学”被评为我校一流建设学科,获财政专项资金资助,且申报并获得艺术专业学位授权点。
产品设计专业培养目标:
1、具备熟练的产品设计专业技能并服务与市场,创作出优秀的设计案例。
2、在团队中协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具备较强的领导指挥能力。
3、有社会责任心、正义感。
4、在产品设计或相关专业领域具备继续学习深造的能力。
5、有自己明确的设计方向,在专业领域建立自身优势。
专业要求: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产品设计、创新理论和方法;工业产品的形态创造和基本结构设计的技能;人机工程学理论和方法;并且能在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具备一定技能;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研究和从事实际设计事务的能力。
主要课程:创意商品设计方向核心课程为:创意产品设计、模型制作及工艺、商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纸包装结构设计、字体设计与编排、系列化包装。
创新产品设计方向核心课程为:整合设计、设计思考、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系统设计。
就业方向:面向全国文创、家居、IT等行业、广告传媒业、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工业产品研发及产品战略研究等工作。
产品设计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数字媒体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几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均分别设置了独立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和课内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所有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安排了必要的实验或上机并务求落实,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1.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或展现文化创意
2.在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领域里成功就业或学习研究生课程;
3.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4.在跨职能团队工作和交流并担任领导角色;
5.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
6.为当地的、本国的、全球的社区服务。
专业要求:
1.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3.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核心技术,了解数字媒体创作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为数字媒体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提供基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具备设计、开发数字媒体系统的基本能力;
4.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终生学习意识强烈,具备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新创意的能力;
5.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具备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6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艺术创作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具有专利和版权的保护、利用、经营等创业意识;
7.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要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网站开发与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三维图形程序设计、绘画基础、构成艺术、三维动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原理、游戏程序设计、图像处理与分析、人机交互技术、数字音视频技术、交互排版技术。
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在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示范教学中心等条件支撑下,培养具有进行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试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拥有专业教师15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全部拥有博士学位。本专业有“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
培养具有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能够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相关的设计、制造、试验、运行、管理、销售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目标要求1:系统地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车辆工程学科基础知识以及汽车设计、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知识;
目标要求2: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车辆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表达、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目标要求3:具有成为本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能驾驭和应对未来的潜质,包括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和意识;
目标要求4:了解浙江和国家确定的产业升级目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具有较强的从事车辆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毕业要求: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 初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本国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具有严谨治学、艰苦奋斗、求新务实的精神和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让、团结合作的品质,有较好的文化、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具有运用车辆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经济、管理等知识的能力;
5. 具有运用车辆工程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经历,了解车辆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6.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与工程基本素养,初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技术、方法及工具,分析并解决车辆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7. 具有通过资料查阅、文献检索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技术信息的基本能力;
8. 具有分析车辆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影响的基本能力;
9. 具有一定工程技术项目相关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主要课程:
(1)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2)车辆工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
(3)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基础、发动机原理;
(4)机械电子工程: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械控制工程;
学科竞赛:“挑战杯”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周培源力学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
实践环节:机械类金工实习、汽车及零部件拆装实习、汽车动力总成性能试验、汽车电气试验等。
就业情况:汽车及其相关行业的企业与科研院所。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进入平安保险、中国重汽、吉利汽车、青年汽车、钱江摩托等业内领军企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夯实机械基础,面向地方产业需求,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目标要求1:系统地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知识以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知识;
目标要求2: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表达、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目标要求3:具有成为本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能驾驭和应对未来的潜质,包括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和意识;
目标要求4:了解浙江和国家确定的产业升级目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具有较强的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毕业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初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本国情,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3)具有严谨治学、艰苦奋斗、求新务实的精神和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让、团结合作的品质,有较好的文化、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4)具有运用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的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的能力;
(5)具有运用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机械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经历,了解机械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6)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与工程基本素养,初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及开发工具分析并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对机械工程对社会的影响(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有基本认识;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工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学、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控制工程、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液压与气动。
卓越学院培养方案
一、理念与目标
围绕学校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两大学科特色,坚持“强化基础、淡化专业、个性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优秀人才。
二、培养特色
强化基础。依托全校优质资源,通过构建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搭建大类专业平台的基础。增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挑战性,强化学生的学科基础和人文素养。
淡化专业。在大类平台上自由选择毕业专业,实行专业准出课程制度。在理工平台设置13个专业准出课程群,经管平台5个专业准出课程群,选择学习课程,达成专业毕业要求。允许达成多个毕业专业,获得多个学位。
个性培养。强调自主学习、实践创新和综合解决问题三类能力培养。采用研讨型、研究型和双语教学手段强化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各类教改项目驱动、学科竞赛、国际交流实践、课外教育实践、综合项目实践等手段强化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实行专业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培养和科研训练,培育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实施差异化教育,提升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卓越学院全面推行课程教学的“N-1”制度,毕业论文的准硕士要求和综合项目实践的企业参与制度,强化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体系(课程体系)
1)基础培养计划
通识类必修课程、通识类选修课程
2)专业培养计划
专业准出课程、个性化课程
3)综合训练计划
项目训练(创意训练、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短期培训、国际交流)、卓越讲座、课外实践教育、综合实践(企业实习、综合项目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Summary int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