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7 02:31:54
项目编号:YB1003
研究人员:叶丹、董结晶、姜葳、张祥泉、孔敏
项目研究时间:2010年5月——2011年4月
课题立项的目的和意义:
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在2006年更新了工业设计的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30年后的今天,工业设计愈来愈受到各级政府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贯彻到经济活动的相关层面。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确立的,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在工业产品制造业、外贸等领域起着重大作用。至今已有近千家高等院校设立了工业设计专业。由于该学科体系是从国外引进的,学科发展怎样与本国经济相结合,为制造业提供高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各个高校怎样发挥各自优势提供合适的人才,艺术类与工科类工业设计在专业教学上有哪些异同点等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界定。其结果是在人才市场上,企业需要的工业设计人才很难找到,而大批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工业设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汽车、电子、家用电器,到生活日用品所有面对消费市场的产品都需要设计,而各个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手段却大同小异,缺乏办学层次,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缺乏个性差异,造成人才培养的低层次重复,高端的、专业针对性强的人才很难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找到。设计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与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
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是2000年开始招生的。十年的发展经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但同样存在上述问题,也就是说遇到了继续发展的瓶颈。在即将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从宏观上对国内工业设计及设计教育发展现状作必要的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找出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未来发展的路径。
课题前沿问题和创新点:
广义上来讲,工业设计是以工业生产为前提的造物计划,以区别于手工业生产为手段的设计。工业设计的学科包含工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知识。工业设计作为产品设计的一部分,既不能包揽一切,也不能仅等同于外观设计,它要把工程技术上可实现的功能与过程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工业设计比艺术设计更要理性,它有专业自身的要求、规范和要实现的特定目标。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审视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工业设计及工业设计教学体系的成熟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准的标志之一。随着国家对工业设计教学的重视,近年国内许多工科高等及中等院校纷纷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所以面对工科工业设计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去正确的思考和解决。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近十几年来发展很快,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很多,过快的增长速度带来了师资水平、生源质量、教学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还相当落后,工业设计亟需培养出能够独当一面,既懂技术美学和市场销售,又能进行结构工艺设计的毕业生。
从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角度来审视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纵观我国目前的工业设计教育,大量反馈信息表明,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诸多方面依然眼高手低,这一情况的存在,已经成为了工业设计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工业设计教育力量还比较薄弱,大多教师的设计实践经验还比较少,加之教学中的设计课题多为虚拟课题,也难免出现教与学过程中的务虚和产生比较浮浅的、形式的、无特色的设计结果。这一问题的解决本课题组拟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一是进行工业设计产学研基地的研究,其二是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从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践结合两个方面为切实提进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水平进行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前沿问题
创新创意人才是否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得到培养;对目前国内中小学教育培养的所谓工科型学生,怎样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必要的动手制作能力;工业设计专业应该具备怎样的师资及教学设备;怎样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当地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合适的人才等。
创新点:通过教学设计,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对工科型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开发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进入专业设计打好良好的基础。
国内外发展现状
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外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史,早在20世纪初,欧美各国就先后建立了专门的工业设计教育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1919年成立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它所建立的工业设计体系和教学理念,至今仍广泛影响着世界各国的设计教育。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文革”前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学院(现江南大学)的轻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是我国工业设计专业的前身。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湖南大学和无锡轻工学院开办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后更名为工业设计专业。进入21世纪,我国的工业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工业设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设计教育有了长足进步,根据教育部的2004年最新统计,设置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已达219所,名列设置最多的工科类专业的前8名,大大超过了绝大多数的传统专业。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部分院校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导致专业膨胀。如何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合格的设计人才,满足国家工业设计发展的需要,是工业设计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也是设计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但设计教育的水平和设计师的素质都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为了鼓励和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制定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政策(讨论稿)》,对工业设计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强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大力推动工业设计理念与方法渗透于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推广普及工业设计,促进各产业领域的设计创新和经济增值:(1)在2010年之前大幅度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设计原创价值,调整我国工业设计产业体系,构建起适合工业设计发展与升级的优质平台;(2)2020年 前形成国际竞争优势;(3)至2030年使我国成为世界设计创新强国。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政策(讨论稿)》提出,各级教育机构应结合教育体制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展活跃的设计创新教育。包括:(1)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应开设相应的工业设计基础课程,制定配套的教学大纲和考核制度,要抓紧“创新教育”的教材 编写和课程改革,尽快形成与国际发展趋势同步、有中国特点的普及性设计教育教材体系。(2)加快高等教育工业设计及相关学科建设和改革的步伐,提升学科的专业门类层次,推动该学科领域内多种教育性质、多种教学层次与多种人才类型教育的协调发展。政策还要求教育部要尽快研究制定完整的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具体计划和改革方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工业设计人才的教育质量。鼓励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从优秀设计人才中选拔教师;鼓励工业设计专业在校学生注重参与设计实践,增强设计创新和市场实践能力,加速工业设计后备人才的培育;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举办工业设计竞赛,创造学校教育与企业、市场结合的环境。这些都对工业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指出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校工业设计发展现状
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是2000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毕业6届学生,专业师资由创办之初的一人,发展到现在的14人。招生规模每年4个班,每班30-40人。在师资的建设上,近年来也确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副教授3人,讲师6人,助教5人,师资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
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几年来的发展总体状况是好的,从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反映看,总体评价良好。如:大部分毕业后从事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不需另外专业培训而直接参与企业的工作;在国内外各种设计比赛中也屡次获奖。在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中连续两届获得“最佳组织奖”。在2010年首届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中获得了包括一等奖、优秀组织奖在内的多项大奖。每年的专利申请量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位居在杭高校首位。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由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社会走向以信息化为特色的“后工业社会”,工业设计的范畴也大大扩展了,由先前主要是为工业企业服务扩大到为金融、商业、旅游、保险、娱乐等第三产业服务;由产品设计等硬件扩展到公共关系、企业形象等软件;由有形产品的设计扩展到“体验设计”、“非物质设计”等无形产品的设计。我们认为就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而言,适时地调整或增加专业方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顺应潮流的需要。
(二)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方向的对策研究
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社会急需人才,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实验室建设。逐步实行导师制或工作室制,这种教学体制的优势在于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学习的方式是以课题为中心,辅以相关的讲座。
总之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教育是适应设计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在教育体制、师资力量及办学水平方面的局限,赶上一流学校工业设计的教学水平,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体老师共同努力和奉献精神,我们将以大局为重、事业为重,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业设计专业办好。
(三)工业设计产学研基地的研究
依托工业设计已有的分水制笔产学研基地和鸿雁电气产学研基地,在实践环节内容及功能定位方面,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注重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规范学生容易忽视的操作规程、流程等重要实践程序和步骤,井通过实践环节,启发学生的材料意识、工艺意识,务实精神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创新思维能力。
能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与产学研基地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得到成长。比较理想的教学是能够做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Teaching and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