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2 10:32:48
作者:叶丹 孔敏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书号:ISBN978-7-111-28523-6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有一门建筑工程技术的主课——《建筑构造学》,主要讲授建筑结构以及材料运用方面的知识。在这类教科书中,构造知识与设计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对建筑空间结构的受力特点、结构型式、美学概念等方面的分析和阐述来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解,而且大量运用建筑实例。在国内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也有相应的课程作为技术专业课,如“机械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等,这类教科书大都由机械学方面的专家教授编写,都在书中强调重点讲述机械设计原理,删除了繁复的公式计算等特点,以适应工业设计专业学习之需要等等。由于编著者的专业背景,书中在阐述基本原理时往往运用“纯机械设计”的实例,如包装机械、工程机械等,而与工业设计相距甚远。曾与国外同行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也认为构造设计虽然很重要,但少有学生“能充满热情的”主动学好这门课,并承认还没有找到特别适合的教科书。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工业设计的专业基础,这本身无可厚非,问题是作为工业设计专业,有没有区别于机械设计专业、研究产品结构方面的课程,就像建筑学专业的《构造学》。譬如“折叠”,这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在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材料中有不同的型式,其中有一定规律。我在一家国内著名的童车制造企业了解到十多年前,由于模仿国外的折叠童车出口到美国,遭到有关知识产权方面原因的起诉。痛定思痛后,厂方决定开发“自有知识产权”的童车折叠结构。未知何故,请来的当地机械和工业设计专家没有设计出在功能、造型、美观几方面俱佳的产品。后来还是由三名技术工人摸索出几种折叠结构,出口产品就靠着几个产品。几年后,这三位技工就成了“折叠专家”,常有竞争对手来挖人。我曾多次在全国发明博览会上看到“民间发明人”设计制作的折叠产品,有多功能折叠拐杖、旅行拖车、多用途折叠椅子等等,这些折叠结构大都设计巧妙、简练,与实用功能相结合,而且构造设计富有相当的智慧。据了解,这些人中鲜有机械专家和工业设计人员,大都是对结构设计大有兴趣的能工巧匠。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设计教育在这方面的欠缺。
我一直有个想法,要把这些体现在产品构造方面的东西收集起来,经过分类、总结、归纳,找出规律性的知识点,能为产品设计教学和设计实务提供帮助。可是,我的专业背景是艺术设计,当年是以“美术爱好者”的经历进学校学习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还好在上学前做过五年的车工,对机械结构有点感觉。就凭这一点,收集了能力范围之内的资料,初步做成这部书稿。之所以说是能力范围之内,这方面的形象资料不好找,国外估计有这方面资料,但还没有见到。
几年前,曾和浙江大学的许喜华教授作过交流,他是机械方面的专家,从事了三十多年的工业设计教学,对上述问题,有他独特的见解。本书正是在许老师的积极鼓励和指点下完成的,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当今世界,知识有割裂化、碎片化的趋向,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强调知识广博性与延展性的重要。过去人们把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而现在人们将知识从更宏观的概念上分为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两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樊超然教授认为:“事实性知识是指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已经经历过并且已成为事实,是可以成为经验的、可以编撰成经典手册和教科书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拿来参考、借鉴,甚至可以套用。这些知识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和把握。而过程性质是在很大程度上包容了人们对宇宙未知世界认知过程的发现和发明,它是与时俱进的新知识,需要我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当中去观察、体验、探索和发现的,是非常珍贵的东西。”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了解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去把握那些与时俱进的、新的过程性知识,从中发掘灵感,寻求设计的本原,探索创新的途径。
本书重点讨论和研究产品构造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有别于“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之类的书籍。作者试图从工业设计专业角度来研究探讨有关构造、结构方面的问题,并在讲解“隼卯结构”、“契合构造”等这些“实事性知识”的同时,阐述了形成这些构造的社会、人文因素。构造设计的演变从来就和人的社会意识相关联的,离开这些因素谈创新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
本书前面三章内容,论述了产品构造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设计的方法和思路:从对自然的观察和启发中获得有关构造的设计灵感和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对构造设计的影响;
第4章和第5章则是介绍了产品构造的分类、特点和设计案例。所举案例都与产品设计有关,期望学习者能从这些案例中理解构造与产品设计的关系,从中得到启发,创造出新的构造形式;
第6章主要讲构造的创新设计。如果说前几章叙述的内容是“实事性知识”,这一章是讨论“过程性知识”。如何把以前的知识融会贯通、从中发掘灵感,寻找设计的本原,创造和更新知识,并把创新成果得到应有的保护。
第7章是课程教学中的课题设计,在了解了构造基本原理后学生动手设计并制作模型。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课堂上很难对具体的产品构造进行实际操练,涉及到原材料、加工设备、资金等因素制约。所以,如何设计一些能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具有操作性的课题是设计基础课程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本章展示的设计作业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近两年基础设计教学实践的纪录。
本书适合于工业设计人员、产品研发人员、大中专师生等有关人士阅读学习,同时也可以作为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材及企业培训设计人员的教材使用。
本书是在《形态构造》一书的基础上经过补充提高而成。第5章是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孔敏老师编写。
《产品构造原理》目录
Teaching and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