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hop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外国人对于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专注,并非像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懒散。"Always ask why","Making sense","Tell them the feeling","Tell a story"...这是Zurlo教授经常跟我们说的话,也是我们平时都不够注意的事情。是他让我们意识到,为什么中国的设计和国外的设计相比总是缺少某些东西,之一就是情感。产品不仅仅是一个物品,它从诞生之初,就包涵了很多设计师对于用户,对于社会环境的情感在其中,每个产品的背后总是有一个故事,作为它的支撑,它不是单薄的,而是鲜活厚重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Zurlo时常挂在嘴角的微笑,一个国际知名的大教授,他显得是这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且他对于工作的态度,耐心的指导,循循善诱的话语,让我们为有这么一个好老师而自豪,真的非常感谢他和他的助教们。
意大利教授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词:out of the box。而最后,我们也有幸成为唯一一支队伍获得这句赞词。当时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擅长理工科,文科也不错的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上了大学后,我发现除了英语这门每个专业都重视的课程外,真的很少有与我之前学习有关的内容了。有点失落,但也无奈。教授让我明白之前的学习并没白费,而且还远远不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能够打开思维。如何打开?就要拓宽视野,在其他各个领域寻找灵感。只要抓住一小点,就能激发创新的火花。在此,特别感谢董老师,给我这次机会,更为我撩开云雾,指明方向。即使是学工业设计,我依旧可以发挥我的优势。